欢迎访问四川省贸易学校官方网站!
今天是:
  • 学校总部
  • 雅安校区
  • 名山校区
  • 石棉校区
  •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诊改工作 - 诊改工作

    四川省贸易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专项规划.docx

    来源:四川省贸易学校 发布时间:2018-03-05 点击次数:100 【字体:    

    四川省贸易学校

    师资队伍建设十三五专项规划

     

    为加快人才与师资队伍的建设步伐,有效提升人才与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与整体实力,更好地满足学校教育教学、科技开发、社会服务与管理工作的需要与要求,为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奠定扎实的基础根据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大力推进人才与师资队伍发展促进行动。按照“重在培养、积极引进、改苦结构、提高水平”的建设原则,以“精英引领”为互点,以“两项工程”为主体,以“双师素质”为基础,以“攀峰工程”为支撑,以“错智发展”为补亮,以“团队建设”为就体,以“五化”为目标,紧紧围绕学校专业群发展战略,积极创新人才与师资队伍建设机制,不断优化人才与师资队伍结构,重点培养一批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专业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不断提高专业教师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人才与师资队伍的专业水平和整体素质,精力打造一支适应现代职业教育要求的人才与师资队伍,为学校改革、建设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发展目标

    2020年建成一支与学校事业发展相适应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全校教职工总数控制在200名,教师人数达到80%名以上,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学位)教师占教师总量的30%,,副高职称的教师数量迅速增加,占教师总量的25%,专业教师中“双师”教师比例达到90%;兼职教师队伍卷定增长,教学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时比例超过30%,学校生师比达到16:1。形成一套衔接有序、分层分类、梯次配备的人才引进与培养体系。踩入推进“攀登工程、培育工程”建设,通过出国进修、访学等途径,加大博士研究生、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力度,培养并保持区域内有一定影响力的精英人才、专业带头人15名;拓展人才引进视野与渠道,加大高学历、高职称教师的引进力度,引进、聘用高学历、高职称教师50名以上,柔性引进行业企业及高校专业技术人员20名,增强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建立年教师“双导师”制,点鼓励安排年教师下企业兼职锻炼,快速提高年教师的实践能力,建立年教师孵化工作站,安排专项经费设立科研种子基金,促进年教师科技水平的快速提升。打造一批专兼结合教学团队及科技创新团队。修订出相关政策措施,加大行业企业一线专业技木人员的聘用力度,使每个专业群至少有3名以上区城内行业专家担任兼取教师,重点建设10个左右“双茶质、双结构”专兼结合优秀教学团队,争取建成市级优秀教学团队6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4个、国家级团队1个;根据区城产业发展趋势与学校比较优势,加大政策支持、集聚各方资源,加快科技创新团队建设,重点建设8个校级科技创新团队,争取建成2个市级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造就一支专业文化程度高,符合高职教育特征和人才培养需要的管理队伍。大力加强各级管理队伍建设,以专业化、职业化、事务化、多样化、精干化为原则,以爱岗敬业、业务精湛、服务优良为目标,全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
        、主要任务与工作重点
        (一)以“精英引领”为互点,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战略加强与人事主管部门、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和弟兄院校联系,修订有关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引进制度,积极引进国内外高学历、高层次人才;专门制订人才柔性引进政策,大幅提高柔性引进人员待遇,大力实施人才柔性引进;以国家、省、市各类人才工程和科技中心、研发中心、点实验密等面大项目实施工程为依托,加大国内外访问学者的选送力度,培养一批在教科研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人才,使之成为区域行业内有影响力的精英人才,尽快进人“省突出黄献中育年专家”、“省151人才工程”、“国家级名师”等行列。
       (二)以项工程”为主体,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修订《攀登工程考核办法》、《培育工程考核办法》、《教师培养进修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完苦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的选拔培养和考核机制,进一步明确“两项工程”人员的工作任务与要求,加大考核督促力度,禁力推进“两项工程”遍设;科学组织、合理选拔,使教学业务能力、科研能力、管理能力突出,并熟心于学校建设的教师担任专业带头人,重点选拔培养30名左右的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通过学历学位进修、出国培训考察、国际学术交流、国内外访学与培训等途径,不断提升理论水平与业务能力,使之尽快成为区城行业领
    城有影响力专业人才。
        (三)以“双师素质”为基础,提升青年教师教育教学与实践能力制定和完善青年教师导师制》。《“四个一”工程实施办法(试行)、《“双师”素质教师认定与管理办法》、《专业教师实践锻炼管理办法》等制度,健全学校“双师”素质教师认定标准和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制度;充分利用各类职业技能鉴定站,选拔相关专业教师通过培训和考核,取得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资格,鼓励专业教师兼评(监考)相应专业工程师、经济师、会计师、技师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和职业资格(技能等级)证书:实施分类分级考核,加大政策引导力度,大力营造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的浓厚氛围,科学合理安排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烁,不断推进专业教师“四个一”工程的全面实施,确保每名教师每两年2个月的实践锻炼时间;充分发挥老教师与企业技术骨干的优势,实行“年教师双导师制”,进行“双主体”的培养,配配好指导教师,使青年教师“下得去、站得住、学得好”,益力提升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与实践能力。至十三五末,使专业教师“双师”的比例达到90%。
       (四)以“攀峰工程为支撑,优化教科辅人员队伍结构加强教科辅人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教科辅人员在学校改革建设、日常运行管理等工作中的作用,促进和保障人才培养工作的有序开康。设立攀峰工程”专项基金,将教科霸人员队伍培养工作纳入学校师资培养整体计划,努力搭建培养平台、创新培养方式、拓直培养渠道,支持教科辅人员开展实践锻炼与理论研究,鼓励教科辅人员在岗继续教育和学历进修,组织选送部分优秀人员进人知名高校培训深造,使广大教科输人员成为 “能干事、巧干事、干好产”能手;加大制度激励,提高教科辅人员的待遇与地位,逐步形成教师与教科辅人员的互避机制,避过转岗、引进等方式增强教科辅人员队伍的整体实力,优化教科糖人员的队伍结构。至“十三五”未,使教科辅团队的整体实力得到明显提升,确保每个专业至少拥有一名专职的教科辅人员。
       (五)以“借智发展”为补亮,加强都职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外聘(兼职)教师聘请与管理办法》等制度,充分借用社会资源,弥补专业教师不足。积极争取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加大兼职教师聘请的政策扶持,发挥合作企业的优势与潜力,完善兼职教师聘用和储备制度,广泛聘请行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或能工巧匠担任学校兼职教师或在学核挂职,使专业教师专兼比例达到1:1,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时比例达到30%以上;明确和规范兼职教师的职责和任务,加强兼职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与管理,健全兼职教师考核机制,改善兼职教师工作条件,不断提升兼职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更好地发挥兼职教师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作用。
       (六)以“团队建设”为载体,加强教学、科技与文化创新团队建设科学谋划、合理布局、整合资源、积极推进,加强各级各类专业教学团队、科技创新团队、文化创新团队、重点实训室团队等建设。以团队建设为载体,充分挖掘现有人员的优势与特长,广泛吸纳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兄弟院校与政府部门的精英加盟,发挥团队人员之间的协同作用,紧紧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与技术的需求,积极组织开展人才培养、科技开发与文化建设等工作;努力争取方支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团队建设与考核机制,激发团队人员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遴选好团队带头人,鼓励和支持团队开展国内外交流与合作,促进团队快速成长。至“十三五”末,建成10个左右校级优秀教学团队、8个科技创新团队,今创8个市级园队、5个省部级团队,积极申报国家级团队,努力争取实现国家级团队零的突破。
       (七)以“五化”为目标,打造一支需干高效的管理队伍按照结构合理、人员稳定、业务素质高、服务意识强的要求,建设一支“专业化、职业化、事务化、多样化、干化”的管理队伍。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和正确的用人导向,健全和完善《干部管理办法》,严格干部选拔任用程序,逐步扩大竞令性干部选拔力度,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和群众满意度;逐步建立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加中层干部培训,提升中层干部理论水平和管理能力,增强干部的事业心与责任心,完善干部岗位履职考核办法和机制,充分调动干部的工作主动性与创造性;加大干部队伍培养力度,互视墙养选按教学科研、管理能力强的“双强型”干部和能带动专业发展、团队成长的“双带型”干部,积极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女干部和年轻干部,造就适应学校建设发展需要的干部队伍;进一步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完善相关政策,优化管理机构设置,合理配备人员,加强业务培训进修,使广大管理人员更加安心本职工作,努力钻研管理业务,提升管理工作能力与水平,更好地履行管理工作职责;高度重视编外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修订完善《编外用工管理办法》,控制数量、提升质量、提高待遇,使编外人员增强安全感、归腐感、认同盛,更好地发挥输外人员在学校改革建设与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作用。
        、保障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营造教师成长和发展的良好环境坚持“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理念,突出教师在学校建设发展中的“中心”。建立师德教育、培训、监督、考评制度,完善“优先体现教师利益、有利于教师成长、激励教师奋发向上”的政策制度,引导教师“敬业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为人师”,增教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构建“学术百家争鸣、岗位公平竞争、待遇公正公开、人员能进能出”的良性机制,大力宣传在教学、科研岗位上作出突出贡献教师的先进事迹,形成尊师互教的良好氛围。增强行政管理、后勤工作为教学、科研服务的意识,提高管理服务工作的质量与效率。积极倡导科学、求实、创新精神,开展经常性的学术道德规范教育,严肃处理在学上弄虚作假、票窃他人成果的违法行为,提高教师知法守法、诚实守信的自觉性,营造培养良好师德的学术环境。
       (二)设立专项基金,为人才与师资队伍建设提供资金保障设立人才队伍建设专项基金,持续加大人才与师资队伍建设力度。设立引进人才专项基金,重点引进引领学科发展的学料(专业)带头人和学校特别急需的新兴学科(专业)、特色学科离层次人才,提升专业教学团队整体水平;设立人才发展专项基金大力加强教学与管理岗位骨干教师的学历(学位)进修及专项进修,结合其它鼓励政策的实施,促进教师、教科辅人员、教育管理人员学术理论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的快速提升;设立优秀团队建设专项基金,支持团队重点项目的实施,奖励取得突出成绩的团队与成员,促进各级各类“教学团队”、“科技创新团队”的快速成长。
       (三)深化人事管理体制改革,激发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完善岗位管理制度和人事聘用制度,按照省、市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意见,从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实际需要出发,科学合理设置岗位,改革人员聘用制度,对正业与副业不分、教学效果差、工作责任性不、师生反响强烈,不适合在聘任岗位上的人员实行降级、分流、待岗、辞退等,建立人员“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良性机制;推进教职工分类考核试点,实行绩效工资制,按照“岗动薪动、优劳优酬”的分配原则,建立实绩、重贡献,向点岗位和教学一线岗位倾斜的分配制度,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员的工作积极性;坚持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关注教职工身心健康,重视民生工程建设,努力为教职工创造良好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环境。


    上一页:四川省贸易学校实训基地建设专项规划.doc下一页:四川省贸易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doc